2015年移動醫療大行其道,軟硬件結合的醫療保健設備給醫療產業帶來沖擊,2016年,醫療電子領域又將有哪些熱點呢?實際上,由國際巨頭蘋果、谷歌、三星等企業持續斥資研究可穿戴設備可見,可穿戴設備發展持續被看好。

此前,可穿戴設備被吐槽蘊含了大量忽悠人的雞肋。很多智能可穿戴設備都號稱能進行健康監測,解決人們的健康問題,實際上,這其中的“尷尬”與 “忽悠”則無處不在。在主打移動健康理念的熱浪下,號稱實現各種身體數據動態監測的智能可穿戴產品非常討巧,例如像是具有記步功能的智能手環。這些智能手環主要是通過手臂的擺動來記錄走路步數,所以人是不是真正在走路,根本無法判斷,這樣就容易造成監測失真。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很多產品不僅監測數據不精準、不靠譜、不權威,更是打著“健康”的旗號來湊熱鬧,多數可穿戴設備的核心點還都集中在監測用戶的健康指標,不過是充當了健康管家的角色,這與醫療、智能醫療的概念相距甚遠。

可喜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上述問題得到逐步解決。近日,三星半導體部門宣布開發出了一款專為可穿戴設備設計的芯片,這款Bio處理器的心電圖監控功能不僅可以幫助運動愛好者測量心跳、呼吸頻率等,供專業人士來評估運動的表現;此外,該處理器還可以幫助記錄血流量讀數,有望可以幫助醫生通過對心電圖數據的分析來診斷病人的疾病。不難發現,在未來,可穿戴設備將幫助人們進行更加有效的身體管理。

但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可穿戴設備是要廣泛使用,必須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培養用戶習慣

不少用戶對可穿戴設備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之前的計步器,問題就來源于缺乏對可穿戴設備功能的了解。根據用戶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并作出一定的分析,才能讓使用者真正明白他們買回去的并不只是一個監測他們身體的儀器,而是幫助他們獲得健康生活的寶貝。但是,目前的狀況是,或許很多銷售穿戴設備的工作人員或許只是停留在熟悉產品的層面上。

讓數據收集變得更加有意義

可穿戴設備的作用在于能夠隨時隨地收集、監測、使用者的生理現象,最后達到幫助使用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健康。由于大部分使用者醫學背景為“零”,可穿戴設備上顯示的動態數字并不能讓他們對自己的健康緊張起來。雖然,目前已經有部分可穿戴設備已經實現數據同步,這一操作已經取代了之前需要手動輸入的步驟,但是大數據分析的意義依然沒有體現。可穿戴設備需要突破的障礙在于實時共享。要將這些數據“靈活”用起來,才是數據收集的目的所在。

醫學人員應該參與到可穿戴設備使用的整個過程

大數據的實時共享到相關醫學人士處顯得十分重要。相關醫學人士應該貫穿可穿戴設備的整個使用過程。當可穿戴設備收集到相關數據后,必須有人會解讀這部分數據,才能對使用者的健康問題提供相應指導,幫助使用者預防以及改善疾病,幫助使用者更有效地管理健康。

毫無疑問,可穿戴設備日后將會有更加突破性的發展,但前提是上述問題得到解決。